|
三万里西行记 之三十二 ——穿越塔克拉马干
和田出发经过于田再到塔克拉马干沙漠南部的民丰,这是沙漠公路的起点,这一天是旅行中最放松的一天,300多公里对我们来说只是半天的行程,中午就到达民丰,前面不远就是沙漠公路,地图上标明沙漠公路有500多公里,对我们来说用半天时间穿越有些危险,只好在民丰先住下,留一整天时间来对付这个庞大的沙漠。 民丰是一个小小的城市,几乎没有什么特色,在街上转了半天,只有些葡萄干杏干之类的小摊,再就是些卖衣服的小摊,完全没有特色,回宾馆天色太早,把车里的方便面之类拿出来,自己做一顿晚餐,闲来无事开始给各路朋友打电话,告知明天要穿越大沙漠,开了些出了问题请他们料理后事之类的玩笑,喝饱了啤酒睡觉,只等明天对付沙漠。 天还没亮我们就起床出发,将满车大大小小的瓶子里都装满了水,食品也足够吃一星期的,生怕一路上抛锚,也好顶它几天,在心理上、生理上、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做好了冲击沙漠的准备。 一路没人,天空中灰蒙蒙的,十几公里开出去,便是塔里木沙漠公路的起点,一座石碑立在一旁,停车上前观看,原来是介绍公路修建历史纪念碑,仔细看了看,心稍安。往前走,路边惊起几只野鸟,便不觉是准备穿越大沙漠,一路向前挺进。 柏油马路,平坦而且没车,极好的路况,比我们想像的要好得多,路两旁渐渐变成了金黄,太阳斜斜地照在一座座沙丘上,漂亮! 车速保持在120迈,只能听到轮胎与地面磨擦的沙沙声,再有就是发动机低沉的轰鸣,周围的一切都是如此的静,路况非常好,若不是有两旁高低起伏的沙丘衬托,和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没什么差别。 两人都在惊叹能够在沙漠中修出如此好的公路,却不敢停,赶路要紧,谁知道前面的路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开始数过往的车辆,拿支笔一个“正”字一个“正字”地数,半天也只看见几辆车。 太阳渐渐地升高,路上的车也多了一些,大多都是卡车,却跑得风快,时速都在100公里以上,捷达追起他们倒也轻松。临近中午,一辆新版别克飞驰而过,不禁大惊,在新疆我们东奔西走,路上几乎没有超过我们的车,现在居然在此地和我们拼速度,开始猛追。 别克车是比捷达强,要不然也对不起那个价格,我们远远地看着他越来越远,只好放弃,再说这也不是比赛的地方,真要是像在敦煌一样掉到沙堆里,凭我们两个的力量很难把车弄出来。看着这么好的路放心多了,我们出发前的担心完全的多余的。 停车路边,下车玩,黄灿灿的沙,松软得很,一踩就没到脚踝,爬上高高的沙丘,眼前一片亮黄,沙丘特有的曲线组成了完美的风景,好一派别致的景色,不多见。路旁是用芦苇杆编织成的网状方格,是用来防风固沙的,路边长出一棵小小的芦苇,看到它真是感动,在此地生长,不容易。 顺着沙脊行走,远没有爬沙丘那么费劲,经常看到电视中播放有关沙漠的片子,现在自己身在其中,似在梦中。坐下来玩沙子,细细的沙在指尖流淌,立刻找到了儿时的感觉,那时只要有一车沙子,便立即成了我们小孩子绝好的玩具,只是现在这个玩具太大了,望也望不到边。 新疆的风雕刻出了魔鬼城,现在又把这些又细又滑的沙塑造成得如此完美,平平坦坦地铺过去,形成细细的波浪,然后形成刀削一样齐整的沙脊,像是置身于大海的波涛之中,如果不是远远一条公路向远方伸去,真不知该如何应对这一局面。 其实塔克拉马干沙漠也是有人烟的,路上的车不说,在沙漠腹地居然还有一个塔中加油站,而且还可以吃饭休息,人的能力真是伟大,居然在这样荒凉的地方,还有人在打拼,这里盛产石油,来来往往的大多是与石油有关的车和人。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飞驰,我们已从沙漠的南端走到北端,突然发现路旁立着一棵枯树,这应该就是到达沙漠另一端的标志吧。沿途树越来越多,都是枯树,不禁奇怪,这风沙把这附近的树都埋死了?下车走近,却看见树上零星长着细嫩的树叶,原来没死,这应该就是著名的胡杨树了。 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胡杨礼赞”,出门时搞摄影的朋友曾叮嘱说一定要拍胡杨,那是“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腐”的奇树。果然,胡杨那虬劲的枝干和严酷的生活环境,的确能从它身上找到一种精神。树皮是黑色粗厚且布满了皱纹,枝条乱七八糟横伸,树冠与粗壮的树身不成比例,远没有其它树木的清秀,只透出一股苍老和坚韧。拍照,顺手拎两根枯树枝,拿回北京留作纪念。 很快就到达了沙漠公路的另一端,依然是一座纪念碑,不同的是上面镶着一块铜牌,是世界吉尼斯记录的授权牌,原来我们行走的是世界上最长的建立在流动沙漠上的公路。中国人聪明,而且伟大,五千年的文化不说,单就这条路就足够让人自豪的了。 穿过塔克拉马干用了五个多小时,时间还早,归家心切,便一路狂奔,方向是吐鲁番。一直开车到晚上十一点,终于到达一个小镇托克逊,一看里程表,一天时间我们居然跑了1120多公里,而且大多是国道,路况一般,而且很多山路,快把人累死了。 (作者:毛一丁)
|
Copyright © 2002 Lixin An, Yiding Mao.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