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idaydiy眼中的西部 --浓香的酥油茶 曾经有一群藏族的孩子被送到北京上学,当问起他们的感受时,孩子们说,北京哪儿都好,就是没有酥油茶喝。我当时并无法体会一种饮料对藏区乃至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的重要性。 96年的夏天,我来到西藏,那是梦想已久的地方,然而高原欢迎我的礼物却是剧烈的高山反应。夜里,一阵阵的头痛撕扯着我无法入睡,白日里,就头重脚轻地漫步在八角街头。仿佛在梦游中,遇见了夹挤在一家家店铺中的那个小小的茶馆,一张张黑红的面孔微笑着,我就飘了进去。善良的老板娘先是倒了一杯甜茶,有奶,有茶,有糖,我喝下了,感觉慢慢回了过来。定定神,发现他们的杯中物显然与我的不同,泛着晶亮的油光,“酥油茶?”旁边的藏族长者见我盯着他的杯,我点点头,他便热情地拿起身边的暖瓶,给我倒上一杯,原来他们是包上一暖瓶酥油茶慢慢喝的。有酥油,有奶,有茶,有盐,初时有些不习惯那种味道,但一杯下肚,温热的感觉流向全身,口中残留的便是浓浓的香气。我现在已记不清那老者当时说话的语气,但大意就是,酥油茶好得很,你这样的高山反应,喝了酥油茶,就会没事了。 后来,我就爱上了酥油茶。在西藏的日子里,每次上街,都要在茶馆泡上一会儿,喝下几杯酥油茶,与那些因我喝酥油茶而喜欢上我的藏民聊上一阵子。那样的日子真好,感觉就像自己也成了那片雪域圣地的臣民。 光阴荏苒,在藏区的日子已成为许久以前的回忆,但很奇怪,不论每次回忆的主题如何,总是少不了一缕或浓或淡的酥油茶香,茶香缭绕的藏区,就象梦境,挥之不去。所以,这次三万里西北之行就特意涵盖了川北和甘南的藏区,一来为了那儿的美景,二来就是那儿的酥油茶香在呼唤。 很可惜,在以九个藏族寨子命名的风景区里,只能成为天堂的神仙,无法成为酥油茶馆的品茶人。再驱车前往川主寺时,已是日暮,天下起了雨,经幡在风雨中飘摇,藏区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川主寺只是一个小镇,但很整齐,沿街一溜的店铺,几间气派的宾馆穿插其中。安置好住处后,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去逛街。 天已经黑了,尽管此地海拔还不到三千米,但高原夜雨带给人的还是清冷肃煞的感觉。由于游人寥寥,店铺一间间地在打烊,而此时,突然袭来了那种头重脚轻的感觉。我赶紧问就近的一家店老板,这里可有喝酥油茶的地方? “我们家就可以喝啊。”说话时,我才看清那个老板是个二十多岁的男子,旁边还有一位姑娘在帮他打理货品。 “没有酥油茶馆吗?” “没有的。我们家就可以喝。”老板已经停下手里的活,打量着我们。 “多少钱啊?”有的喝总比没的喝强,我知道自己犯了高原反应,这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喝上一大壶热热的酥油茶。 “不要钱的。”小伙子这时拘谨地笑了。我更愿意称他为小伙子而不是店老板。旁边的姑娘也抬起头来,腼腆地笑着,很鲜亮的一张藏族脸孔。 “那――”我一时拿不定主意。 “就来我们家喝吧,没关系的。”小伙子再次热情地邀请。 “好吧,就来你们家喝。不过我们要先转一转街,一会儿过来。”凭着对藏民的了解,我答应了,如果换成别的地区,我想我是不会如此决定的。 “就这么说定了,我们准备一下,一定要来啊。”见到我们爽快答应,小伙子不知是由于害羞还是兴奋,脸都红了。
大部分的店都关了,匆匆转了一圈,就返回宾馆,拿了一些零食和几件小礼物,向前台交待了一下,便重又进入湿冷的雨夜,走向那唯一亮着灯的店铺。 店铺是一间30平米左右的房子,前为店,后为家。小伙子已经升起了炉火,水就快开了,屋内唯一的桌子上摆着三个饭碗,碗中放好了半碗的炒面,上面是一大块酥油,还有一些白糖,这是当地的酥油茶,与西藏迥异的酥油茶。 我们的如期而至让小伙子很高兴,忙不迭地招呼我们坐下。水已经开了,小伙子赶紧将水冲入碗中,其实那是茶水,顿时,一股浓香充斥了小小的陋室,多么熟悉的味道!其实,酥油茶的香味就在于酥油与茶的揉合,因为有了茶,酥油少去了一分膻气,多了一分清香;因为有了酥油,茶少去了一分苦涩,多了一分圆润,而并不在乎其它的辅料是奶还是炒面,是盐还是糖,都一样会发出浓浓的香味。就象是我最喜爱的藏族人,不论是在西藏,还是在川、甘,只要是藏民,都有着同样的性格,热情而不乏羞涩,彪悍而不失文气,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质朴地生存着,创造着自己的文化文明。 这一夜,伴着浓香的酥油茶和跳动的炉火,我们聊了很多,知道了小伙子其实才只有16岁,一个人在这儿开着这间店铺,而他的妹妹,一个更小的姑娘,只身一人在九寨沟也开着一间同样的店铺,也知道了那个有着鲜亮藏族脸孔的姑娘其实是半藏半汉,知道了来这儿的外国人比中国人多,小伙子正在学英语,一本皱皱巴巴的英文课本。 夜已经很深了,我的高原反应也随着热热的酥油茶而去了。走出店铺,雨停了,湿冷的星光映着漆黑的柏油路,对面就是我们的旅馆,一家有着汉族经理藏族服务员除了名字外没有一点藏族特色的旅馆,那儿就是我们的世界?那儿没有酥油茶的浓香。
|
|
Copyright © 2002 Lixin An. All Rights Reserved. |